2010-10-12 14:46: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本报联合调查公司调查岛城居民饮食习惯,四成多受访者主食摄入不足,至少五成受访者食用油超标
十一长假结束,不少市民还在对节日期间的美食津津乐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搭配是否合理呢?
近日,本报联合专业给企事业单位做市场问卷、产品质量回访,给政府做民意问卷的青岛雷霆商业调查有限公司在市内四区,随机访问1000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居民目前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有不小偏差,主要表现在居民主食量摄入少,肉类及食用油摄入量过多,每天吃水果、蔬菜的习惯还没形成。其中,20岁到40岁之间的中青年饮食习惯问题最突出。调查还显示,八成受访者表示,如果可能,他们愿意改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调查结果
四成多受访者
主食摄入量不足
按照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版,是由中国营养学会受国家卫生部委托而制定),居民主食的日平均摄入量为250克到400克(生重)。那本市居民对主食的摄入习惯如何呢?本次对岛城市民的调查中,关于“你每天吃主食吗”一问题,结果显示,1000名受访者中,有58.4% 的受访者表示“吃,但不多”,21.9%的人表示“以主食为主”,19.7% 的人表示“几乎不吃”。
本市居民对主食的摄入量有多少呢?为方便居民作答,问卷中设计的主食的重量为主食成品重,若将成品的主食换算成生重,依照市场上馒头做法为10斤面添4斤水,米饭做法为5斤米添 3.5斤水计算,“ 半斤(250克)成品主食”馒头生重约为178克、米饭生重约为215克,“ 一斤(500克)成品主食”馒头生重约重356克、米饭生重430克。
本次调查设计了四个选项进行调查,共有902名受访者回答了此问题。结果显示,有361位受访者“每天吃半斤以内的主食”,398位受访者“ 每天吃半斤到一斤的主食”,121位受访者“每天吃一斤到一斤半的主食”,22位受访者表示“每天吃一斤半以上的主食”。由此,选择“ 每天吃半斤以内主食”的361人即达不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250克到400克(生重)”的标准,这个比例占到有效问卷的四成多。
至少五成受访者
食用油摄入量超标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版),中国居民食用油的日平均摄入量为25克,按此计算,一个人一年的摄入量为9.125千克,以食用油密度0.9kg/L计算,9.125千克约为10L。
“你经常在什么场所吃饭?”对于此项调查,1000人中680名受访者表示“以在家吃饭为主”,320名的受访者表示“以在外吃饭为主”。
在“在家”吃饭的680名受访者中,选择家里做饭烹制“肉菜多,青菜少”的占44%,选择烹制“ 青菜多,肉菜少”的占56%,调查结果显示,家里吃饭青菜占的比例稍比肉菜高,但比例差距不大。对家里做饭使用食用油多少的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602份,其中至少五成以上受访者选择自己一年吃10L以上的食用油。按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每人一年10L是食用油食用总量,如果仅食用油就吃了10L,再加其他食物中的脂肪,这五成多人应该已超标。
在“在外吃饭”的320名受访者中,对“和朋友在餐馆吃饭,你点菜的习惯是?”中选择“点青菜多、肉菜少”、“点肉菜多、青菜少”两选项的数量相差不大(158个,162个)。对“你认为饭店用油多不多”的调查中,49%的人认为“多”,认为不多的仅占12.8%。
半数以上受访者
没有每天吃蔬果的习惯
本次调查,还对粗粮及蔬果的摄入情况进行调查。在对粗粮的调查中,每天都能吃粗粮的占11.7%的比例,剩下的人则选择“几乎不吃”、“偶尔吃”。对于不吃粗粮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渠道”、其次是“没意识”、“味道差”、“没营养”。
对水果的食用习惯,访问的1000人中每天吃水果的占到46% ,选择“几乎不吃”的占到了12%。调查还显示,二成的受访者经常食用维生素、钙片补充营养。
20岁至40岁受访者
饮食习惯最不健康
本次调查中,根据统计,20岁至40岁的受访者共调查了611人。但就这个年龄段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主食摄入”,总共197个选择“几乎不吃”的受访者中,20~40岁这个年龄段就有109个,且以女性为主,特别是20岁到30岁的女性。
在“食用油摄入”调查中,20岁至40岁的受访者,选择“在外吃”的有171人,占到总选此项320人的一半多。而对于“在外吃”的这些受访者,大多选择“点肉菜”、“饭馆用油多”。在关于“粗粮、水果”的饮食习惯调查中,能每天吃粗粮、水果的多是2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的少年及中老年,20岁至40岁的中青年选“每天都吃”的比例较少。
调查显示,78% 的受访者表示已经注意到自己的饮食习惯不合理,但其中48%的受访者表示“有意识,但生活节奏太快,无暇顾及太多”,只有22%的市民表示“ 还没怎么注意到”。在“如果对健康有利你愿意改变饮食习惯吗”一问中?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三成多的受访者表示“ 试试也行”,“不愿意”只有不足两成。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