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教育】高中选科尘埃落定 “理化生”组合最热

2018-08-06 10:42:00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王沐源

  近期,青岛普通高中学校陆续完成了2017级学生选科工作。作为“新高考”政策下的首批学生,他们高考将不再考文综、理综,而是要从思想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生物6个学科中自主选择3科进行考试,也就是俗称的“6选3”。那么,在选科过程中学生与家长有哪些感受?学校为学生选科提供了哪些指导?选科之后的教学会有怎样的调整变化?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理化生”组合选择人数最多,“政史地”组合排其次

  前几天,青岛二中学生小田在经过与父母的一番讨论分析之后,最终确定了自己要选的3科——政治、历史、地理。“我希望将来从事法务工作,大学的法律专业对选考科目基本上没有要求,我感觉个人特点是比较偏文的,学习文科会更轻松一些。”小田向记者讲述了她做出决定的原因。

  不过在这之前,小田的妈妈黄女士曾有不同意见,她希望女儿在3科中选一门物理。“我们研究了高校的专业选科要求,发现很多理科专业都要求学生选考物理,所以选一门物理就相当于有了‘双保险’,万一以后她想改学理科专业,也能从容应对。”她说。不同于妈妈的保守,小田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很是坚定,她不仅通过网络查询了不同高校的法律专业课程、办学条件等,这个暑假还跟随老师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庭审,对法律专业和相关职业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知道女儿心意已决,黄女士最终选择尊重女儿的决定。

  青岛一中学生小孙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3科,他从小喜欢编程,很早就决定了将来要读计算机专业,各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基本都要求学生必考物理,而小孙的3门理科成绩都很好,所以在选科的时候没有丝毫纠结。

  青岛二中分校的小张是一名艺术生,他选择了生物、历史、地理3科,都是他比较喜欢且学起来相对轻松的科目。“以前艺术生分文理,学生选择余地很小,现在可以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负担减轻了很多,可以更好地平衡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小张的父亲说。

  “6选3”总共有20种组合,从青岛实验高中学生选科的数据来看,每一种组合都有学生选择,其中选择传统理科,即物理化学生物这一组合的学生最多,占到了选科学生总数的18%;选择传统文科,即政治历史地理这一组合的学生数量居于其次,占到选科学生总数的15%。从单独科目来看,选择生物或地理的学生比较多,选择物理、化学或历史的学生数量相对平均,选择政治的学生最少。记者询问了其他学校的统计数据,情况基本类似。

  从专家指导到数据分析,“新高考”掀起生涯教育改革

  对小田来说,秋季升入高二以后,物理、化学、生物就不用学了,因为在高一举行的高中生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中,这3科都已经考完,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只要专心致志学好语数英以及政史地就可以了。也正是因为在“新高考”政策下,学生可以将时间和精力聚焦于自己所选学科,所以前期规划就显得格外重要,各高中学校为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也下了很大工夫。

  青岛二中2017级学生选科工作负责人李玉晓告诉记者,学校从2016年摒弃按照学习成绩平行分班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发展兴趣和需求组建6个吸引力团队(Magnet Team 简称MT),让学生按照兴趣选择。开设190节自我认知课程,利用专业测评工具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测评。建立高校专业认知实践基地,邀请大学教授为学生进行精准专业指导。开展生涯人物访谈,建立校外职业体验基地,2017级学生开展职业体验90余次。2017年12月,邀请90余所高校走进青岛二中,对学生选择专业及高校进行系统指导。

  在青岛一中,学校开设了以学科兴趣为方向的专业课程,如“教育学”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教育目标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哲学”让学生掌握评判逻辑思维的技巧与应用,为“新高考”改革做好充分准备。研发以学科、潜能、专业及职业方向四位一体的教育大数据评测系统,让“智能导师”给学生提供科学指导。探索与高校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为选科后学生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学生选科工作负责人于贤辉告诉记者,学校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确立为其优秀生源基地,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高校,进入高校开展研学活动。

  在青岛实验高中,学校利用每周人文大讲堂,邀请行业精英、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做报告,给学生带来生涯启迪。与高校合作开设生涯指导课程,通过相关专业优秀在校大学生分享亲身经历和学习感受,帮助高中生寻找自己的目标专业,了解高校院校、课程及专业设置。与专业机构合作,对学生进行学科竞争力测试,从学科思维深度、学科认同度、学科学习效率三个维度界定学生的各学科竞争力。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性测定,匹配出学生最具优势的6类职业和建议规避的两类职业,接着匹配出每类职业高校所开设的专业,最后以学生从事优势职业为方向为学生提供“6选3”参考。“通过一系列措施,学校帮助学生从学科学习优势、学科学习兴趣、高校专业限定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进而指导学生更科学地做出选择。”副校长石华军说。

  “6选3”走班方案各具特色,适应不同教学需求

  秋季开学以后,2017级学生将根据自己所选科目进行走班,记者了解到,各校走班制度不尽相同。

  记者从青岛二中获悉,“6选3”学科将以走班模式开展教学,其余学科则保持在MT内上课。李玉晓说,对于走班学习,二中学生已经非常适应。“学校从2007年便开始实施选课走班,最初实现的是文理交融、分层走班;对于学校开设的100多门校本课程,实现了跨年级选课走班;音乐、美术、基础课程实现了分项选课走班;2016年,学校又启动了MT走班模式。这些举措都让学校、教师和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选课走班实践经验。”

  于贤辉介绍,为了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青岛一中经过慎重考虑,将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按照“少走动”的原则,尽可能将同选两个学科的学生组成一个教学班,对第三科目实行走班,也就是所谓的“定二走一”。“学校将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班,合理搭配各教学班任课教师。”他说。

  青岛实验高中则是实行两种走班方案,一种是“完全走班”,一种是“定二走一”。该校学生选科工作负责人陆燕告诉记者,两种方案是针对不同学力的学生来设计的,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实行“完全走班”,即他们所选的3个科目都进行走班学习;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实行“定二走一”方案,以便老师根据他们的情况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在“6选3”科目以外,所有学生的数学科目都实行分层走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力层级因材施教。

  石华军表示,自2014年起,青岛实验高中便通过选课制、走班制、导师制、学长制、学分制“五制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课程选课走班体系。“4年的实践,为学校对接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了4条经验——统一了认识,锻炼了队伍,发现了问题,优化了路径。学校对‘新高考’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所采取的措施也更为有效。”她说。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多种创新抗癌药入山东医保 部分患者减负达50%

    3_副本.jpg

    靶向治疗的出现大大延长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其副作用远小于化疗,是癌症治疗史上的一大飞跃。[详细]

    08-06 08-08齐鲁晚报
  • 济南这么热,为啥还没挤进全国十大火炉?

    1_副本.jpg

    根据中央气象局提供的数据,7月份重庆人民度过了17个火炉之夜,排在之后的是南昌(13)和郑州(7)。今年夏天,原本盘踞在长江中下游的副高,已经移到了我国的华北北部、东北南部以及山东地区。[详细]

    08-06 08-08齐鲁壹点
  • 神威E级原型机在济南落成启用 核心器件全部实现国产

    4_副本.jpg

    今天,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全部采用自主芯片研制的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完成研制部署,顺利通过课题验收,正式落成启用。截至目前,E级原型计算机已完成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数值模拟、生物医药仿真、大数据处理和类脑智能等十二个领域的35项重大计算任务。[详细]

    08-06 08-08新锐大众
  • 重磅!除了推进胶州撤市划区 青岛还有这些大规划

    2_副本.jpg

    7月24日,山东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规划。境内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胶州素有“金胶州”之美誉,滋养形成了胶州人民,“包容友善、重商守信、弘文尚德”的人文传统。[详细]

    08-06 09-08青岛新闻网
  • 上半年居民收入榜出炉!山东人均工资性收入8455元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北京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属于居民收入排行榜的“第一梯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091元,增长8.8%,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5%。[详细]

    08-06 10-08中新网
  • 上半年青岛境外投资新增12.36亿美元 增长97.79%

    上半年,青岛企业实施并购项目13个,投资额28.35亿美元,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韩国、中国香港等6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市的62.86%,主要涉及制造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详细]

    08-06 10-08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