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4 13:31:00 我要评论
来源:大众日报日前有消息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着手调查分析部分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原因,并据此确定新一轮的限购城市名单。作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滨海城市,烟台是否会出现在新一轮限购名单之上?限购大背景下,烟台楼市将走向何方?
7月30日,在烟台龙口参加“滨海养生地产”高峰论坛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在反通胀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但从长期而言滨海地产发展前景看好。
7月27日,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和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合发布了《2011中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发展潜力测评研究报告》。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发展潜力100强城市中,烟台位列第一位。
滨海优越的环境、快速发展的经济、相对大城市较低的开发成本、蓝色经济大背景,坐拥如此之多有利因素的烟台,此次登上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发展潜力的首位,并不让人惊奇。
而大的地产商们也不会忽视这个高潜力的城市。据了解,自2009年万科进驻烟台开始,短短两年之内,房企排行榜50强中有13家都来到烟台,万科、保利、龙湖、越秀等在拿地方面也有不少大手笔,其中万科于2009年12月在烟台竞得30多万平方米土地,并且已于今年推出了其在当地的第一个高端项目。
烟台房产集团中宇置业有限公司的钟经理认为,一线房企的进驻给当地带来了高品质的楼房,同时也对烟台房价的上涨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记者采访了解到,一线房企进驻最多的烟台东部滨海,其楼价已从去年的每平方米4000元均价,一路高涨到现在的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一线海景房更是突破了万元大关。而烟台东部滨海新城作为刚刚开发的新城区,真正建成一个成熟生活社区,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在未实行限购的城市中,秦皇岛、烟台、湛江和惠州的价格绝对值和涨幅均位居前列,虽然6月份环比有0.3%的微降,但烟台楼市总体仍处于涨势之中。对此,烟台金石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哲认为,这可能是限购将要到来的一个信号。
对于可能到来的“限购令”会对烟台楼市产生的影响,业内人士的观点不尽相同。阳光首院销售总监卜晓兵认为,烟台房价虽然呈上涨趋势,但是并不像一线城市上涨幅度那样大,而且相比周边城市青岛,烟台的房价太低了,一线海景房最高也不过1万多,而青岛3万元以下的海景房恐怕都难找了。
上涨的幅度不大使得降价的空间也较小。烟台大学经管学院金融专家施嘉岳表示,外地投资虽然对烟台楼市有一定拉动作用,但烟台房地产市场从结构上看还是以本地的刚性需求为主。从长期来看,稳定的刚需结构会使得当地楼市保持一个大致温和增长的态势。
此前有观点称,由于一二线城市的普遍限购,使得三四线城市楼市迎来了发展机遇。省内的济南和青岛限购令出台之初,两地楼市成交量和价格都出现下滑之时,烟台楼市确实出现过“升温”。不过,如果烟台进入新一轮的限购名单,对抑制房价的进一步上涨会有一定的作用。
秦虹则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局面复杂,短期求降和中长期看好两种市场预期并存。无论刚需还是投资,从紧的政策环境将加重市场上的观望情绪,可能会抑制住房需求的增长。
据了解,7月份间烟台市场上只有5家楼盘开盘,远不及热闹一时的“红五月”,相对于6月份19家楼盘的数据也差距明显,已经显示出降温的态势。
自6月底开始,烟台当地不少楼盘特别是一些大盘,为了快速回笼资金,甚至抛出了一次性付款最低打6折的促销价,一套80平方米的楼房一下子降价20万元,促销令很多观望的客户立马出手拿下看好的楼房。
虽然身陷限购传闻之中,但作为滨海旅游城市,烟台房地产的发展前景还是很被看好。
7月30日,由南山地产承办的“滨海养生地产”高峰论坛在烟台龙口举行,滨海地产的发展前景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认同。据介绍,截至2010年底,国内已有超过50家房企涉足旅游地产,涉及项目金额超过3000亿元。城市战略与旅游地产规划专家许豫宏还专门以龙湖地产在烟台养马岛竞地为例,2010年8月,龙湖斥资15.2亿元,竞得养马岛33宗商用土地;同年10月又拿下该区域30宗土地,合计近7000亩。
秦虹也认为,在当前市场复杂形势下,房产企业正积极寻求转型,其中节能、环保、绿色、生态、旅游等新型地产的发展将会面临新机遇,而滨海城市几乎同时拥有以上优势,因此长期而言滨海地产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外界对烟台滨海地产发展前景看好,这也体现在7月25日刚闭幕的烟台第九届住宅产业博览会上。据了解,120多家房地产企业参展,200多个新项目在展会上亮相。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