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爆发77周年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响起枪声,拉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响起枪声,拉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
创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助推山东民营经济发展。
四年一度的球迷节日来了,准备好了吗?一起狂欢一起high吧!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七月,天格外亮的要早,四点多钟,当村民们还在睡梦中,郯城县郯城街道后东一村50多岁的蒋月龙,像往常一样骑上电动三轮车,带着扫帚、铁锨,来到大街上,开始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义务打扫。他20多年如一日,坚持义务清扫大街,家人说他“傻”,村民有的说他“憨”,然后更多的人会伸出大拇指,夸他“了不得”。
大众网临沂7月10日讯 (记者 孔红星 通讯员 张乐民 高涵)七月,天格外亮的要早,四点多钟,当村民们还在睡梦中,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后东一村50多岁的蒋月龙,像往常一样骑上电动三轮车,带着扫帚、铁锨,来到大街上,开始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义务打扫。
他20多年如一日,坚持义务清扫大街,家人说他“傻”,村民有的说他“憨”,然后更多的人会伸出大拇指,夸他“了不得”。
蒋月龙是一个爱干净的庄稼汉,他家紧靠村街,庭院里拾掇地干干净净。20年前,他发现与他家一墙之隔的大街没人打扫,到处是垃圾。特别是冬天,风一吹,垃圾满天飞。他经常回家拿来扫帚、铁锨,把村街清扫了一下。从那以后,习惯成自然,这一扫就是20多年。
刚开始,街坊邻居对他义务打扫厕所不理解,有的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无利不早起,现在还有傻人吗?他扫大街肯定有好处”。
更有甚者,当着蒋月龙的面问道:“现在扫大街一个月得一两千元了吧?”他一笑了之。他的妻子也劝他别管闲事,“你一大早的起来扫天扫地?图个啥呀?留点劲干什么不好?”他嘿嘿一笑:“什么也不图,就是图给大家个方便。街道干净了,俺心里也就舒坦了。”
前几年,村中的大街还没硬化,道路坑坑洼洼,他把清扫的垃圾进行分类,泥土留着垫路,生活垃圾运送到500米远的垃圾箱里。每到麦收、秋收,是蒋月龙最头疼的时候,村街麦秸、花生秧到处都是,他经常告诉村民,在晒干扬净粮食的时候,顺便把柴草运走。在他忙不过来的时候,有时还要请妻子帮忙打扫、清运垃圾。
“你家里打扫干净了,把大街弄脏了,你心里能舒服吗?”每当发现有人向大街上随便丢弃垃圾,倾倒污水时,他都会当面制止,与扔垃圾的村民弄红脸是常有的事。
在蒋月龙家的厢房里,放着10多把又小又破的扫帚和磨损的铁锨。“这都是俺用过的,它们就像俺的战利品!”蒋月龙自豪地说。
他义务清扫村街,一年最多买过12把扫帚,为了省钱,他自己种植了“铁扫帚”,每年都扎20多把。他告诉大众网记者,20多年来,他骑坏了3辆三轮车,磨坏了25把铁锨,用掉了250把扫帚。
令他可喜的是,现在郯城街道推行了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机制,将各村的环境保洁权全部移交给县保洁公司代为保洁,户均年支付十多元,环境保洁管一年,村里的大街会比现在更干净了。
蒋月龙表示,他继续打扫大街的想法没有改变。“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打扫下去。”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