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9 09:34:00 我要评论
片本报记者 来源: 齐鲁晚报 还有一个多月葡萄就要成熟,种植户们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葡萄,反而愁得不得了。他们种的酿酒葡萄,只有聊城一家酒厂收购,没有别的客户。“只要晚摘,葡萄就会烂在地里。”冠县定远寨乡双庙村种植户们说。
8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冠县定远寨乡双庙村。在吕先生的葡萄地,相比周围浓密的玉米地,七八排整齐的葡萄架格外显眼,葡萄架每隔十余米用一根水泥柱支撑,架上葡萄看上去比普通葡萄略小,有些青涩。吕先生说,葡萄还未成熟,这是一种专门用于酿酒的葡萄,每年9月份为成熟采摘期。
吕先生介绍,他从2005年开始种葡萄,家里一共种了3亩地,开始几年还可以,他们专门供给聊城一家酒厂,酒厂每年9月份便来村里收。“1斤平均收价一块左右,1亩地平均能卖个五六千,产量高的能有七八千。”
双庙村村支书周景印告诉记者,当初他们村村民之所以种葡萄,是村里一年轻人到酒厂打工时了解的,酒厂专收这种酿酒葡萄,村民便纷纷响应种植。“这东西别看占地不多,可是俺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不少村民家里就指望着卖葡萄赚钱,一亩地有人能卖到8000块,但成本也就不到2000元。”
酿酒葡萄成村民主要经济来源
晚收半月,村民每亩损失2000多元
村民刘先生说,开始那几年酒厂来收得及时,但从前年开始,酒厂就收得很晚,直到10月份才来人,而那时地里葡萄已经烂了近一半,村民都很心疼。“那年晚收了半个多月,那段时间,我和老伴几乎没睡过好觉,饭也吃不下去,天天盼人来收。”
刘先生表示,他们种的葡萄有两个品种,一种名叫“佳丽酿”,另一种叫“伊斯林”,主要用于酿酒,并不适合食用,因此也就不能到集市上零卖,只能销往酒厂。“没人来收只能看着地里葡萄干着急,也不知该找谁。” 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双庙村村民开始种植葡萄,由于收入可观,到现在已有一半村民在种。目前只有一家酒厂收购葡萄,村民和酒厂没签任何协议、合同,收购时间、价格都是厂方人员定,如果厂方不来收,村民也没办法。
“就怕他们不来收,去年也晚了半个月,平均每亩地损失30%。”周景印表示,厂方并不是付现钱,都是隔一两个月才付。前年秋天的账到过年时才付清,而去年的账更是拖到了今年8月份。
村民希望多些葡萄酒厂收购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经济可观,村民越来越看重葡萄种植,有的家庭葡萄收入甚至占到了总收入的90%。“我们家一共5亩多地,全种上了葡萄,就指望着这个生活,如果没人收,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一村民说。
周景印介绍,到目前为止,村里一共种了300亩葡萄,附近的毛庄、王海子、薛闫等村,也都种着这种葡萄,加起来至少600亩。“去年我在网上发了个信息,胶东那边有人曾联系我,说是要收葡萄,也过来看了,但因为他那边采收时间晚,最终没有达成收购协议。”周景印说。
周景印表示,他作为村支书,看着村民葡萄烂在地里,感觉很痛心,希望能通过报纸,让更多人了解到双庙村种的酿酒葡萄,“如果别的酒厂想收这种葡萄,我们很欢迎他们过来,希望村里的葡萄能多一些销路。”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