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爆发77周年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响起枪声,拉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响起枪声,拉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
创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助推山东民营经济发展。
为每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搭起的梦想桥梁。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毕业于莱芜十七中的张琪去年6月份才开始学习播音主持,但这不妨碍她对艺考的期待。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以前没出过远门的张琪四处奔波,短短一个月咬牙连考12所高校。记者记录下张琪的艰辛艺考之旅,力图还原艺考生们的真实经历。
大众网7月25日莱芜讯
“半路出家”学播音
初见张琪,白色的裙子,青春白净的脸庞,无疑是这个夏天最艳丽的色彩。十六七岁的年华,却也走过了很长的路。
爱上播音主持缘于高一时学校的一次社团活动。高二下学期,文化课成绩还不错的张琪毅然决定走艺考路,“如果不参加艺考只凭高考成绩,我的成绩也就刚够二本线,如果借助艺考,有希望冲一本大学,而我也喜欢当主持人,所以才‘半路出家’。”
由于几乎没有专业基础,张琪报考了莱芜一家专业艺考培训学校,学费为7000元,踏上了漫长的艺考路。尽管花费高昂,但在她看来,只要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也值了。
对于女儿的选择,家长有着更现实的顾虑,但最终还是说了一句很老套的话,“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艺考路上辛酸自知
艺考生一路走来,艰辛自知。他们珍惜每一个机会,大多考生采取撒网式的报名。张琪去年报考了12所学校,从济南到潍坊,再到淄博,来回奔波。张琪调侃说:“艺考就是一场仗紧接着一场仗地打,连喘气的机会都很少。”
“脸小,上镜才好看,现在考官都喜欢瘦瘦的脸型。”张琪说,经常早上天还没亮,就化好妆去排队,穿着七八厘米的高根鞋排一整天队,就为那可能不到三分钟甚至一分钟的考试而累得筋疲力尽。“平时上学没怎么穿过,还不是很适应高跟鞋。”张琪告诉记者。
因为要四处赶考,刚刚过完年,张琪一个人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奔波于一个个不曾到过的城市,出租车不拉,公交司机嫌拎着箱子,只能一个人拖着行李在马路上走到住宿的地方。
马年的元宵节,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可是张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元宵节”成了一个人在外的记忆。一个人在宿舍,没有吃晚饭,那时的她很想家,“想家却不敢打电话,觉得特别委屈。在外面的这一个多月,吃的都是快餐,有时还吃方便面。可是为了梦想,又坚持下来了。”
“艺考的确很辛苦,但这些都在我能忍受的范围内,为了梦想,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忍受的。”张琪说。
梦想照进现实
2014年3月底,艺考过关通知书陆续寄来,张琪一口气收到六所学校的过关证,这时的她终于松了口气,这意味着她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校门。
因为寒假后长期脱离学校,在专业课考试结束后,张琪很难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文化课落下太多,这让她很是着急。但是由于艺术生招生计划有限,在专业课成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文化课成绩往往决定了考生是否能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张琪在内心鞭策自己:文化课一定不能拖后腿。必须专心干好一件事,如果分心,最后什么都干不好。
高考成绩出来,张琪以510分的好成绩被齐齐哈尔大学录取。张琪很庆幸自己在高考前作了这个选择。
“因为艺考,我总觉得自己经历了比同龄人更多的事情。经历让我丰富起来、充实起来、成熟起来,这是老天给我的一笔财富。”张琪说。
据莱芜日报报道,毕业于莱芜十七中的张琪去年6月份才开始学习播音主持,但这不妨碍她对艺考的期待。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以前没出过远门的张琪四处奔波,短短一个月咬牙连考12所高校。今年高考,她以优异的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被齐齐哈尔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录取。记者记录下张琪的艰辛艺考之旅,力图还原艺考生们的真实经历。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