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1 09:04:00 我要评论
崔如坤 来源: 齐鲁晚报
李延华向记者展示法院判决书、有关部门的回迁办法。
文/片 本报记者 崔如坤
因房屋产权问题,单县三兄妹的官司一打就是十年。官司期间房屋因旧城改造被拆迁,后来根据法院判决兄妹3人成功分家析产。而回迁房建成后,看着其他居民纷纷回迁,而三兄妹中的妹妹李延华却一直未能回迁。李延华称,回迁时与拆迁部门当初承诺不符,因而导致她迟迟未能回迁。
官司期间
房屋拆了
李延华说,原先他们家在单县县城南门里48号院,有两层楼和4间门市房;后因舜师步行街开发拆迁,而拆迁时,他们兄妹三人正就房屋产权问题打官司。后来,根据法院判决兄妹三人成功分家析产,而当回迁房建成后,以前的老邻居们高高兴兴地回迁时,她的回迁却成了问题。
谈起李延华兄妹三人打官司。2000年,李延华的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想趁身子骨还硬朗,做主把居住30多年的房屋分给三个儿女,可话音刚落,立即引起大儿子反对。大儿子称,修建房屋由其出资,房屋应该归他,且土地使用证在他名下。
原来其大哥瞒着家人将土地使用证变更在自己名下。如此,老太太将大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分家析产。然而,直到后来老太太离世,官司也没有结束,三兄妹为房子继续打官司。
2008年,官司仍在进行。县里进行旧城改造,他们家的房屋面临拆迁。李延华说,2009年,拆迁工作相关负责人找到他们兄妹三人说,“先把房子拆了,等到判决书下来再签协议。”李延华介绍,舜师步行街拆迁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还口头承诺,门市房、住房法院怎么判,回迁时就怎么分。就这样,在房屋有争议情况下,他们家的房屋被拆。
分得房产
两年未能回迁
2009年12月25日,菏泽市中院作出终审判决。判决房产为李延华父母及其大哥夫妇共同财产。房产的一半归李延华大哥夫妇所有,另一半作为李延华父母的遗产,由兄妹三人继承。最终,李延华继承原来房屋临街门市2/3间,堂屋一层东侧1/3间,堂屋二层东侧间1/3间等,对应补偿数额为77404元。
李延华介绍,按照法院判决书她有临街门市和住房,拆迁指挥部给居民的信中也指出:“拆迁房屋底层建筑面积小于新建营业用房一层面积的可以回迁一间。”“其他回迁户都是这样回迁的”她认为,该有她的一间临街门市。然而,却一直未得到合理答复。当2010年9月份,其他居民高高兴兴地回迁,门市房纷纷开始营业,她的门市房和住房却一直没有着落。
自从房屋拆迁后,单身母亲李延华带着孩子一直租房住。李延华说,七万多拆迁补偿款她也没领,她只希望回迁一间门市和一套住房,多出的面积她愿意补钱。
情况复杂难解决
但仍会协调
时任舜师步行街拆迁指挥部负责人的王兰星直言,李延华家的情况很复杂,“她有她的想法咱也理解”,但根据拆迁安置补偿意见,按拆迁面积只能回迁两间,而且法院判决下来后,已无剩余外街门市房,李延华回迁外街门市根本无法安排;不过,为了照顾李延华,当时尽最大努力处理,打算对其回迁住房优惠,给其内街门市,她却并不同意。
多次接访李延华的单县信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面积留了两间门市房,但按照拆迁指挥部给居民的信中的回迁办法,李延华应该分得一间门市房。然而,指挥部解释,由于判决书下来时,回迁方案已经确定,没有剩余的外街门市。现在李延华没有房住,打算先给其解决回迁住房问题,然而,李延华担心先回迁住房后,门市房没了着落,一直未同意,其希望能同时解决外街门市及住房问题。由于情况复杂,目前,他们也没有好的措施解决李延华回迁问题,不过仍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